养虾过程中 “细节决定成败”,每日的精细化管理直接影响虾的存活率、生长速度及最终收益。以下从环境监测、虾群观察、日常操作、风险防控四大维度,梳理养虾人每日必须关注的核心要点,帮助规避常见问题、提升效益。
一、水质环境:把控虾的 “生存基础”
水质是养虾的 “生命线”,任何指标异常都可能引发虾群应激、病害甚至死亡,每日需重点监测以下关键指标:
溶解氧(DO):每日至少测 2 次
监测时间:早晨 6-7 点(溶氧最低值,需≥3mg/L)、傍晚 18-19 点(溶氧最高值,需≤12mg/L,避免氧中毒)。
应对措施:若早晨溶氧低于 2mg/L,立即开启增氧机(如叶轮式、纳米管增氧),同时可泼洒增氧颗粒;若午后溶氧过高,适当减少藻类培育(如控制肥水频率),防止藻类夜间大量耗氧。
pH 值:保持稳定区间
适宜范围:淡水虾(如罗氏沼虾)7.5-8.5,海水虾(如南美白对虾)7.8-8.8,每日波动不超过 0.5。
调节方法:pH 偏低(<7.5)时,泼洒生石灰(每亩 5-10kg,化水后全池泼洒);pH 偏高(>9.0)时,加注新水或泼洒有机酸(如柠檬酸、腐植酸,按说明书剂量使用)。
氨氮、亚硝酸盐:严格控制 “有毒指标”
安全标准:氨氮≤0.2mg/L(非离子氨≤0.02mg/L),亚硝酸盐≤0.1mg/L。
处理方式:若指标超标,先减少投喂量(避免残饵加重污染),再使 用 EM 菌、光合细菌等益生菌分解有害物质,同时少量多次加注新水改善水质。
水温与透明度:适配虾的生长需求
水温:适宜范围 22-30℃,每日监测 1-2 次,若低于 20℃需减少投喂(虾食欲下降),高于 32℃需加深水位(保持 1.5-2 米)或搭建遮阳网降温,避免水温骤变(单日波动不超过 3℃)。
透明度:保持 30-40 厘米,过高(>50 厘米)说明水质过瘦,需泼洒肥水膏培育浮游生物(为虾提供天然饵料);过低(<20 厘米)说明水质过肥,易滋生有害藻类,需开启底排污阀排出底层污水,或泼洒芽孢杆菌抑制藻类过度繁殖。
二、虾群状态:及时发现 “异常信号”
每日观察虾的活动、摄食、体色等状态,是判断虾健康与否的关键,需重点关注以下 3 点:
摄食情况:判断食欲与健康度
观察时间:投喂后 1-2 小时检查料台,若料台上的饵料剩余不足 10%,说明虾食欲旺盛,可适当增加投喂量(每次增幅不超过 10%);若剩余超过 30%,需分析原因(如水质差、缺氧、生病),先减少投喂量,再排查问题。
注意事项:避免过量投喂(残饵污染水质),也不可投喂不足(虾生长缓慢、自相残杀),不同生长阶段的虾投喂量不同(如幼虾每日投喂 3-4 次,成虾每日 2-3 次),需根据虾的规格调整。
活动状态:识别应激与病害
正常状态:虾在水体中下层活动,游动灵活,受惊后迅速下沉;若发现虾在水面漫游(“浮头”,非缺氧导致的浮头)、游动缓慢、侧卧或趴底不动,可能是应激(如水质骤变、药物刺激)或生病(如白斑病、弧菌病)的信号。
应对措施:立即捞取少量病虾观察体色(是否发白、发红)、甲壳(是否有斑点、破损)、鳃部(是否发黑、肿胀),若怀疑生病,需及时送检(联系专业机构检测),不可盲目用药,避免药害加重病情。
体色与规格:监测生长与品质
体色:正常虾体色鲜亮(如南美白对虾呈青灰色,罗氏沼虾呈青褐色),若体色发白(可能是应激或白斑病)、发红(可能是弧菌病或水质恶化导致的中毒)、发黑(可能是鳃部感染),需及时处理。
规格:每周抽样测量虾的体长、体重(每次抽样 30-50 尾),记录生长速度,若生长缓慢(如每周体长增幅低于 0.5 厘米),需检查水质、饵料营养(是否缺乏蛋白质、微量元素)或是否有寄生虫(如纤毛虫),针对性改善管理措施。
三、日常操作:规范流程 “减少风险”
养虾的日常操作需遵循科学流程,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问题,每日需做好以下 4 项工作:
增氧设备:确保正常运行
检查内容:每日开启增氧机前,检查设备的线路(是否老化、漏电)、叶轮(是否卡顿、损坏)、气管(是否漏气),确保增氧机正常工作,尤其是夜间和凌晨(溶氧低谷期),需保证增氧机持续运行,避免缺氧浮头(缺氧会导致虾大量死亡)。
维护措施:每周清理增氧机表面的藻类和杂物,每月检查设备螺丝是否松动,若发现故障需立即维修或更换,不可长时间停机(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池塘)。
底质管理:预防 “底层污染”
日常操作:每日开启底排污阀 1-2 次,排出底层的残饵、粪便和污水(每次排污时间 5-10 分钟,避免水位骤降),若池塘无排污系统,需每周使用底改剂(如过氧化钙、沸石粉)改良底质,分解底层有害物质,防止底质恶化(底层缺氧会滋生有害菌,引发虾的烂鳃、黑鳃病)。
注意事项:底改剂需在晴天上午使用(避免雨天使用影响效果),使用后开启增氧机,帮助药剂扩散到底层。
投喂管理:保证饵料 “新鲜优质”
饵料选择: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专用虾饲料(蛋白质含量 30%-40%,根据虾的生长阶段选择对应规格的饲料),避免使用过期、变质的饲料(含霉菌毒素,导致虾中毒)。
投喂方法:将饲料均匀撒在料台周围(料台数量按每亩 1-2 个设置,分布在池塘四周),避免集中投喂(导致虾聚集争食,易受伤),投喂时观察虾的摄食情况,及时调整投喂范围和量。
记录工作:追溯管理 “优化方案”
记录内容:每日详细记录水质指标(溶氧、pH、氨氮、亚硝酸盐、水温、透明度)、投喂量、虾的摄食情况、死亡数量(若有)、天气情况(气温、降水、风力)、操作措施(如换水、用药、施肥)等信息。
作用:通过记录可追溯问题原因(如某天虾大量死亡,可查看前几日的水质和投喂记录,排查是否是水质超标或饵料问题),同时根据记录数据优化管理方案(如根据水温变化调整投喂时间,根据水质指标变化调整换水频率)。
四、风险防控:提前规避 “突发问题”
养虾过程中易面临缺氧、病害、自然灾害等风险,每日需做好预防措施,减少损失:
缺氧防控:提前预防 “浮头”
预防措施:除了每日监测溶氧、保证增氧机运行,还需避免在阴天或夜间大量投喂(残饵耗氧),若天气预报有雷雨天(气压低、溶氧易下降),需提前开启增氧机(提前 2-3 小时),并准备好应急增氧物资(如增氧颗粒、双氧水),若发现虾浮头(缺氧导致),立即全池泼洒增氧颗粒,同时开启所有增氧设备,加注新水(若有条件)。
病害预防:“防大于治”
日常预防:每周使用一次益生菌(如 EM 菌、光合细菌)调节水质,抑制有害菌繁殖;每月投喂 1-2 次药饵(如添加维生素 C、大蒜素的饲料),增强虾的免疫力;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(如高浓度漂白粉),防止虾应激;捞虾时动作轻柔,避免损伤虾的甲壳(伤口易感染病菌)。
外来风险:禁止将外来水源中的杂鱼、敌害生物(如青蛙、水鸟)带入池塘,进出池塘的工具(如捞网、料台)需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(避免交叉感染),若周边池塘发生病害,需加强自身池塘的监测,增加消毒频率。
自然灾害应对:提前做好 “防护准备”
暴雨 / 台风:提前检查池塘堤坝(是否有裂缝、漏洞),加固塘埂,清理排水口(防止堵塞导致水位过高),台风来临前关闭增氧机电源(避免线路漏电),暴雨后及时排出表层雨水(雨水 pH 偏低,易导致水质骤变),并检测水质指标,必要时泼洒生石灰或有机酸调节 pH。
高温 / 干旱:高温时加深水位、搭建遮阳网,干旱时提前储备水源(保证池塘水位稳定),避免因缺水导致水质恶化,同时增加换水频率(每周 1-2 次,每次换水量不超过池塘总水量的 20%),防止水温过高。
原创技术、强力诱食、源头工厂是我们的优势
北京得其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地 址:北京市大兴区金星路12号奥宇英巢3号楼1720室
电 话:400 1810 518
网 址:www.deqile.cn
自主产品:
水产诱食剂--“嗨其乐”(DMPT)
经营产品:
单项维生素 | 氨基酸 | 虾青素(巴斯夫)